我们说,“信主真幸福”,这句话不单是为了我们可以“不至灭亡”和“反得永生”,更是因为我们从主那里蒙了极大的恩惠,使我们得以与神恢复“父子”的关系。
本来,我们都只不过是“受造之物”,虽然被造之时,是按着神的形像造的,身份很高贵,万物中没有一样像我们人类有这样高贵的身份,能以有神的形像。但我们却又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三23);这句话在原文的意思是“失落了神”的荣耀”,暗示我们的始祖亚当在未犯罪之前,是全身发光的,是满有神的荣耀的,当他犯了罪之后,他身上的荣光失去了,以至他发现自己赤身露体。神的荣耀就是神的形像,失落了神的荣耀就是不再像神的意思,失去了尊贵的身份,注定灭亡。请看,神所创造极其尊贵的天使,在神的伊甸园中佩戴各样的宝石,却因犯罪而变成魔鬼,被神赶逐离开神的面(参考结廿八11-19),神没有为牠们预备救恩,永远不赦免牠们的罪;但是,我们人类原是用地上尘土造成,卑贱至极,我们犯了罪,与神的生命隔绝了,并且与神为敌,跟随魔鬼撒但,“认鬼作父”,“变为无用”(罗三12),死不足惜,应该遭受毁灭才对,神却为我们预备极其宝贵的救恩,使我们得称为“神的儿女”,比未犯罪的天使更尊贵,读者你说,我们岂不是蒙了极大的恩惠,得到极其宝贵的身份吗?我们岂不是“真幸福”吗?
我们之所以成为神的儿女,完全是神奇妙的救恩所带给我们的。这救恩之所以奇妙和极之宝贵,一则因为神用了祂爱子的生命,投上祂的全丰盛和荣耀,运用了祂极大的智慧和忍耐才能造成;二则因为我们本来是用尘土所造,更犯了罪,变成无用的人,现今竟然因着白白的接受了这救恩,得以从完全无用的地位,跃升成为“神的儿女”,可以坦然无惧地亲近神,事奉祂,又有机会戴上荣耀和不能朽坏的冠冕,并且在宝座上与主同坐,同作王,同享荣耀。
这个由最低贱升为最尊贵的恩典真是奇妙又奇妙,奇得难以形容,奇妙得连撒但都嫉妒得不断的亵渎神,奇妙得连诸天和其中的天军天使也永永远远赞美神的大作为。所以,启示录告诉我们,在天上神的宝座面前有二十四位长老(众教会的代表),他们因为这奇妙救恩的缘故而感动得离开自己的宝座,五体投地地俯伏在神面前,放下自己的冠冕敬拜神,表示在神面前不敢自居高位坐在宝座上,不敢自归荣耀和戴上那荣耀的冠冕,只配伏地与尘土同等,俯伏敬拜,他们与众天使一同大声将“权柄、丰富、智慧、能力、尊贵、荣耀,颂赞”归给神和羔羊耶稣基督。
所以,我们信主得救的人,应该为自己得着这么尊贵的身份而感到兴奋,天天感谢神、赞美神才对。看那些拜偶像的人他们在未信偶像之前是什么身份,在信了偶像之后还是什么身份,他们死后还是什么身份。根据大乘佛教的净土三经指出,他们经过许多世的轮回积德才能上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在那里不分春夏秋冬,天气十分适调,那里有水池,载满八功德水,其气味清香如同甘露一样,人在那里生活,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想穿什么就可以穿什么,但那里的人仍分“九种阶级”。这种想吃想穿就有的观念,分明就是印度人一直吃不足穿不暖的贫穷背境的观念所产生的,那里仍分“九种阶级”的观念,分明就是印度社会至今仍然极为不平等的诸多阶级观念。请注意他们在地上生活之时若是“贱民”,现今几经艰辛修炼许多世才能上到“极乐世界”,在那里却仍然为“贱民”,试问这样的地方,能否称为“极乐世界”?
可是,我们基督徒却不是这样。我们本来是尘土、是罪人,但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我们却得到以下七种“尊贵的身份”;
①最初我们考虑并决志信主之时,我们被称为“信徒”;
②后来因着渐渐深入地认识耶稣基督原来是一位至圣者,于是我们又靠着主血的洗涤,成了一个“圣徒”;
③当我们认识到主耶稣有许多教训言行能使我们胜过魔鬼和罪恶之时,我们便开始跟随祂,学习像祂,于是就做了祂的“门徒”;
④我们跟随祂,越知道祂原是何等尊贵的“主”,我们就羡慕想要服事祂,于是我们又立志作祂的“仆人”;
⑤谁知主并没有将我们完全看像仆人一样叫我们做苦工,反之,祂称我们为朋友、为知己,并且将祂为王为祭司的职位分给我们,使我们作起“基督徒”来;
⑥到了最后,想到战争快将完毕,主耶稣要回来接我们回去我们就可以在天家永远做“神的儿女”,永远与父神同住;
⑦不但如此,到那时,主耶稣基督要与教会合而为一,这个合一的奥秘和快乐,好比夫妻二人成为一体一样,所以,我们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主耶稣的“爱人”;
以上这七个身份,我们虽然形容好像是逐渐加给每一个基督徒的,但圣经的真理告诉我们,其实打从我们相信主得救的那刻开始,神就立即将这七个宝贵的身份一起赐给我们了。只不过我们在初信之时,仍未认识到这个真理,有一些人可能在知识上知道,却没有注意到这七个属灵身份是何等宝贵一一就是我们得以从“罪人的身份”提升到可以坐在神所赐的宝座上“与主同作王”的身份,他们若真认识这个真理,他们的灵性就大大复兴起来了,他们绝不会在别人面前害怕承认自己是基督徒;反之,他们只会为自己太迟才做基督徒而感到后悔。再者,人若注意到这七个属灵的身份,又努力去活出来的话,他就是个标准的“属灵人”,能以过一个最理想的属灵生活,成为世上“不配有的人了”。
现在让我们再从属灵的角度去看看这些属灵的身份:
一、信徒的身份
一个人若决定要真心信耶稣,当然他就是“信徒了”。根据希伯来书十一章一节所指出的信心定义:“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所谓“信”,应该就是相信一些仍未实现的,和仍未看见的事物。既然是“看不见的”,当然就包括了非物质的、非属地的事物,就是“属灵的”、“属神的”,和“属永恒的”事物了。正如保罗在哥林多后书四章十八节所说:“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因此,一个真心信主的基督徒,一定不是为可见的财物,或为今世的富足而决定信主;他乃是为属天的、属灵的、永恒的应许而决定信主的。
许多人说自己是“基督徒”,是真心信耶稣的,但他们开始就信错了方向。如果他们相信神既然能创造天地万物,这位神就必定能够赐给他“金玉满堂”、“生意兴隆”、“横财就手”的话,他们其实是想要利用神,寻求多一点地上的享受而已;如果他们只信自己有罪,愿意借着做基督徒来变成一个好人,为的是与基督徒做好朋友,使自己有一些教会团体的生活,思想上多添一点正义感,藉以服务社会,造福人群,有伟大而高尚的人生价值....。笔者可以说,这些人肯定是仍未得救的,因为他们寻求的还是属地的生活,与属灵和属天的盼望无关。
我们信主,不是单单为了发财顺利,也不单单为了做好人,过好人的生活这么简单。倘若是为发财,许多不信的人更是会发大财;若是为做好人,许多依靠孔子、孟子等哲学家的教训去做人的人,也可以做个不错的好人。我们信主最重要的目的乃是要靠主脱离“罪人”和“死人”(凡与神的生命隔开的就是“死人”)的身份,得以与神全面恢复“父子的关系”,重得我们的始祖失去的“神的儿女”的身份,使我们可以得生命,享受天家的福乐。请记取,脱离罪人和死人的身份,得神儿女的身份,都是指属灵的、永恒方面的事。
可惜许多人为自尊心的缘故,不肯正视自己可能信得不准确的事实,也不甘愿被指为“未得救的基督徒”,于是就硬驳自己是得救的,是信仰纯正的。为了可以回答是否得救的问题,他们找几本书看看,借用其中清楚得救的知识和资料,将别人的质问一一照书回答了,使自己安心受浸,得以钻进基督徒的群体中间,与基督徒为伍,以为这样就是名副其实的基督徒了。其实他们只不过在知识上找到“入会的答案”,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相信耶稣。等到有一天他们遇到了疑难、苦难、生活困扰,或对与基督徒为伍的生活过腻了,他们就会放弃信仰,原形毕露了,因为他们在生命上没有“神儿女的身份”。
笔者促请那些只有得救知识的人注意,你所学会的得救知识,岂不是吩咐你不但要相信神的存在,还需要相信神必审判“活人”、“死人”,相信主耶稣为担当人的罪而死,死后第三日复活,相信主耶稣再来叫信徒复活、升天,在天上永远享福,做神的儿女……根据这些内容,你发现了没有?你的“信”不应该是属地的,而是属灵的、属天的、和属永恒层面的。你应以地上今世物质的层面为“轻”,为不足介意的事才对。如果你只在知识上相信,实质上心灵并未相信,你过的生活与真基督徒的生活就全然不同了:真基督徒在生活上很自然地会追求、爱慕,和倾向属灵和属天的事,因为神的儿女必然会爱慕属神和属天的事,他会认为地上的一切得失都无关重要,只有属灵的得与失才为重要,这就是真正的属灵生活了。只有知识而无实质信心的却不是这样,他虽然口口声声都赞成属灵和永恒的事物是最重要的,但实际上他就活不出来,反而专心尽全力追求属物质的、和属今世的事,对属灵的事逼也逼不出兴趣来。
所以一个真心信主的信徒,是信“属灵的事物”,并且以之为重要追求的方向。有了这样的方向,假以时日,他会越来越发现属灵的事物是何等的宝贵,他会看见主耶稣基督的美丽,他会羡慕早日见主的荣面,他会爱上天天灵修亲近主,每次他举目望天,都好像看见天上的荣美在吸引他,他会以传福音救灵魂为自己人生的大任,他会事事以能否荣耀神,能否存到永恒和被神记念为价值,“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等于说,他这样“信”,也这样“看见”,信心越强,看见得越清楚,他就越快乐,越倾慕属灵的事物。相对的,他对物质、今世和属肉体的事就会越来越轻看,最后可能像保罗一样看之如粪土。
希伯来书第十一章告诉我们:亚伯、以诺、挪亚、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等圣经中的伟人都相信神,但都死了,死前都仍然未得着神所应许他们的。正如神应许亚伯拉罕可以得着迦南地为业,神不但迟迟未实现他的应许,非利士人还欺负他,处处赶逐他;直等到他的妻子死时,他仍然未得到迦南地,他只得用金钱向迦南人买一块地埋葬他的妻子。后来他自己也死了,神还是未将迦南地赐给他。如果亚伯拉罕是一个普通人,他早就灰心不再跟随神了,但亚伯拉罕却不是这样,原来他早就知道,迦南地要过四百多年之后才能得到,并且神赐给他个人一个属天的、更美的家乡,所以他越跟随神越欢喜,直到死时仍没有半点怀疑。不单亚伯拉罕是这样,其他古代的信心伟人都是这样,他们都是存着信心死的,死前都是仍然未得到全部神所应许的,他们却远远的望见天家,当然这仍是信心的眼所望见的,但他们却因为所望见的天家而感到满足和快乐,他们承认自己在世界上的身份,只不过是“客旅”、是“寄居”的,至于他们“属天的身份”,就是“神的儿女”的身份。因为这属天的身份的缘故,他们表示自己不属这个世界,乃属“天家”。神看见他们表示要找一个更美的“天家”,“神”就乐意被称为他们的神。正如圣经常常称神为“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一样。神以被称为他们的神为荣,并不以为耻,并且神为他们的缘故,已经给他们在天上预备了一座城(来十一1-16)。这样,我们就清楚的看见,这些古代的信心伟人,都是相信属灵和属天的事,他们并不寄望于地上的事。他们因为这样信,他们在地上所过的生活就与别人不同,这种不同的生活,我们称之为“属灵的生活”,为后世千万人所景仰羡慕。
不错,我们是“因信称义”(即得救)的,但圣经指出:“这义是本于信,以至于信。”意思是说:信心不是一个阶段,而是一个过程,我们得救是从信心开始,又是靠信维持,使我们的信心可以增长,能以进入神丰盛的恩典里去,好像亚伯拉罕等信心伟人,一生操练信心,成了信心伟人一样。初时,我们犹疑了许久才决定,是因为要借着“理性”去判断,这信仰是否值得我们接纳,但及至我们断定准确了,我们认为所相信的的确是实在的,我们就当离开初步理性的分辨,进而用“感性”去与这一位神全面建立关系。信得准确是称义的根据,但信得准确之后,我们就要进深去信,一直追求,一直在灵里深入地认识、领悟,以致渐渐地被属灵的丰盛所“吸引”、“熏陶”、“圣化”、“改变”,这样在信心上长进,自自然然的就变成一个属灵人了。
5月19日 每日恩典内容
5月19日 每日恩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