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门徒的身份
我们“信”,因为我们的“心眼”看见。我们越清楚地看见主的丰盛和美丽,我们就自然“被主吸引”,以致我们会不其然地起来,放下一切“跟从主”,作主的“门徒”。倘若我们的心眼看不见主的“美丽”,未被主吸引而跟随主和作主的“门徒”,我们还是属于未真心信主的。作主的“门徒”与作“真信徒”是同时进行的。一个人不能说,他只爱做个“信徒”,不肯做主的“门徒”。
我们看见圣经的记载,初时主耶稣出来传道,所有信祂的人都称为“门徒”,没有一个例外的。主耶稣呼召人跟随祂作祂的门徒十分奇妙,许多时候,祂只要对一个人说:“来跟从我!”那个人就撇下所有的,跟从了祂。我们看一看约翰福音一章三十八至五十一节所形容的,就可以看出来了。
当施洗约翰对众人介绍耶稣的时候,他见证说:“看哪!这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翰的门徒中,就有两个感到希奇,他们的老师为什么说,这人竟然是“神的羔羊”?
于是他们就被主耶稣吸引,并且跟着耶稣,要去看个究竟。那天,主耶稣就接待他们同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其中一个去向彼得作见证说:“我们遇见基督了”(“基督”就是神应许以色列人要来拯救他们的君王)。当然彼得也感到希奇,安得烈只同耶稣住一个晚上,怎么看得出耶稣就是神应许要来拯救以色列人的君王?究竟安得烈看见什么?可是,当彼得亲自见主耶稣的时候,彼得也就确信耶稣真是基督了;第二天,另一个人名叫腓力又遇见耶稣,耶稣只对他说一句话:“来跟从我罢!”腓力就确信耶稣是基督,并且跟随主,又兴奋地向拿但业作见证说:“摩西在律法上所写的,和众先知所记的那一位基督,我们遇见了。”当然拿但业很难一下子就相信腓力的话,他也来到耶稣面前亲自要看过明白,及至拿但业来到了,主耶稣对他说:“腓力还没有招呼你,你在无花果树底下,我就看见你了。”很可能拿但业刚才在无花果树底下祷告,求神一件事情,现在听见主耶稣说早在无花果树底下就看见了他,他就认定耶稣就是听他祷告的那位,就是神的儿子,就是基督。耶稣对拿但业说:“因为我对你说,在无花果树底下看见你,你就信么?你将要看见比这更大的事。”又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你们将要看见天开了,神的使者上去下来在人子身上。”主这样说,乃是比喻祂就是以色列人的祖先雅各所梦见的天梯。意思是说,神听人祷告,差派天使来将恩惠赐给人,都是因耶稣的缘故,没有耶稣基督,神不会听人的祷告。
由上述的过程,读者有没有注意到,圣经论到“门徒怎样看见主就信主”“主怎样看门徒,门徒就跟随主”,这样的“看”可以说是十分神奇的,其实也是圣灵的工作,圣灵开了人的心眼,叫人“看见”主耶稣的美丽和尊贵,于是就被主的美丽和尊贵吸引住。当然,我们的意思不是说,主耶稣的外形面貌有什么美丽的地方,我们乃是说,主耶稣的气质,和衪的属灵的风度,十分吸引人,而这种气质和风度是属灵的,不是属外体的。所以,即使主耶稣现今不在世上了,祂那属灵的美丽还是一样可以吸引任何相信祂和认识祂的人,这就是为什么从古到今,千千万万基督徒为爱主而舍弃一切,为坚持信主而殉道,为传扬主而全然献身,这些人并没有见过主耶稣的肉身,他们都是从圣经中认识祂,被祂的“属灵美丽”所吸引着,跟随主至死不离开。
所以我们要指出,跟随主、作主的“门徒”不是勉强作的,而是在“被吸引”的情况下,甘心地快乐地决定“跟随主”、作祂的“门徒”的。圣经告诉我们,有许多人说要信主,要跟随主,作主的门徒,主却故意讲一些叫他们感到为难的话,去激动那些不真心信祂,不是被祂吸引的人离开祂,不要他们跟从。
有一次,有一个人来到主耶稣的面前说要跟从祂,主却向他指出:“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首的地方。”(太八20)意思是说,“当你们发现我连狐狸和飞鸟都不如,没有固定的住处,又贫穷,又孤独,你们还要跟随我吗?”有一次,主以五个饼和两条鱼,喂饱五千人,那些吃饱了的人,以为每次听主讲道都有饼吃,于是就拼命寻主,寻到了,主却对他们说:“不要为能朽坏的食物劳力,要为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他们问主什么是存到永生的食物?主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我的肉是可吃,我的血是可喝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有永生。”(参考约六24-65)那些听见主耶稣要他们吃祂的肉,喝祂的血,当然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于是都被主吓跑了。其实主的意思是要指出,祂将要借着这个血肉的身体钉在十字架上,成就叫人得永生的救恩。由此,我们可以看见,主耶稣并不喜欢那些说是信祂,其实别有居心的人跟随祂。他们不是被主的美丽“吸引”而跟随,只是为利益而来探讨而已
所以,有一次主又很严厉地警告人说:“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太十38)意思是说,不常常准备好去为我死,为我钉十字架的人,就是未认识我,不信我能使他得永生的人,这些人是未得救的;他们既然是未全心相信我,不以为得永生是真的,所以他们不肯为我死是必然的,这样的人,我也不愿意收他为我的门徒。所以,主认为真心相信祂的人,一定是真认识祂,以至被祂的美丽吸引的人,这样的人不是为利而来,乃是为永生而来,主认为这样的人才配作祂的门徒。对于这样的人,主十分赞赏他们,并且将更多更宝贵的真理告诉他们,甚至像彼得、雅各,和约翰一样,主带他们到高山上去,将自己的荣耀真体显给他们看,让他们更深入地认识祂。当这三个门徒认识了主耶稣的荣耀真体之后,他们至死都不会后悔跟随主,因为真知道死后与荣耀的主一同在天上享荣耀,那是最好不过的。
是的,一个人的本性是不喜欢跟从主,做主的门徒的,除非他有特殊的看见,被主的属灵的美丽吸引住,他才会乐意跟随主,甚至跟主到各各他山,为主的缘故钉十字架。不过,跟从主并不这么灰暗的。当一个人真的被主吸引,他是被主的美丽和爱情吸引,所以他感到能以跟随主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幸福。正如雅歌一章四节所形容的:“愿你吸引我,我们就快跑跟随你。王带我进了内室,我们必因你欢喜快乐。我们要称赞你的爱情,胜似称赞美酒。她们爱你是理所当然的。”我们的主呼召门徒跟随祂之时,门徒是何等的兴奋,因为得到神的儿子万王之王的拣选,可以跟随主,学主怎样过属灵的生活,那是最蒙福的人才有机会的。
“门徒”这个词,其意义与“学生”类同,只不过今天的“学生”是在课堂里学习,但“门徒”却是跟随主到处去,借着观察主的言行从而学像主。在学习之中,与主一同工作,一同生活将观察主所作的照样作,将从主所听见的教训照样传,不但工作学像祂,传道学像祂,生活方式学像祂,品格行为学像祂,连心肠也要学像祂,心志要像祂,仪态要像祂,使命感要像祂。留心学祂的无惧,学祂的柔和,学祂的甘甜,务求活出主的样式……直至我们学祂一样活,学祂一样死,这样,我们就是一个名正言顺的属灵人了。
但是,要学这么多,这么难的功课,谁可以学会呢?主的门徒之中,犹大学会吗?我们知道犹大的注意力只集中在钱上,他怎能学得到?结果他见跟随主三年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就以贱价三十块钱将耶稣出卖了。多马学会吗?我们又知道多马一直怀疑主不是神的儿子,他以自己的理性高于一切,他怎能学得到呢?事实上许多人跟从主,结果都学不会,因为他们没有在“属灵的层面”上认识主,他们只在外貌,只在肉体上认识主。没有注意到主的神性,主的内在生命本质,主讲道的属灵内容……但彼得却蒙恩得到父神的启示,认识主就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太十六16),又知道祂有永生之道,决定一生跟从不离开祂(约六66-69)。约翰比彼得还深入一点认识主,他知道主是“太初之道”,是“神自己”,是万物的“创造者”,是“生命之光”(约一1-3),是“生命之道”(约壹一1)。当他们渐渐认识到主的属灵本质之后,他们自己也因而渐渐改变,变得更像主,更属灵,更爱慕主的显现,更不介意今世的物质上的得失,更不体贴肉体的事。
笔者担心,许多人说自己信了主,却不愿意跟随主,做主的门徒,学主的样式去生活和事奉,这样的人的信心,极可能是虚假的。他们以为信耶稣,拿了天堂的“入场券”,什么别的事就不用管了。他们的心志、娱乐、服装、工作、享受、生活方式、追求方向……样样跟世人和属世的潮流去了,完全没有基督的样式活出来,怎可能有把握说自己清楚得救?主不介意我们学像祂多少,主介意的是我们有没有“被祂吸引”,有个愿意学像祂的“心”。连心也没有,跟随主一定成为重担,终有一天信仰会全面崩溃,跌倒到不信的地步。读者你在受浸之前,应该仔细考虑这一点,你乐意不乐意学像主?你愿意不愿意活出基督?
三、圣徒的身份
四福音和使徒行传多用“门徒”来称呼信主的人,但保罗的书信却多用“圣徒”来称呼信主的人。这是因为保罗将福音传给外邦人之后,犹太族的基督徒仍以为外邦人是不洁的,不肯与他们相交(犹太人向来鄙视外邦人,这一点我们从约拿先知不喜欢外邦的尼尼微城全城悔改信主,甚至在神面前求死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来了。请参考约拿书全书),于是,保罗为这个问题跑到耶路撒冷,去请示耶路撒冷教会的众使徒和长老。众使徒和长老为此召开会议讨论,经过剧烈的辩论之后,彼得就起来引据圣灵曾经借着异象向他启示,主所赐的,人不应该以为俗而不洁(参考徒十9-16,十一1-18),那异象所指的就是外邦人哥尼流一家信主,犹太人不得以之为“俗而不洁”就不接纳他们,其实任何人因为主的救恩都成了圣洁,没有瑕疵,可以与历世历代的众“圣徒”一同承受同一个应许,在基督里成为一体。会议的结果是众使徒和众长老全面接纳外邦人,视他们与信主的犹太人一样是“圣徒”,并且会议还写了一封信,托保罗带到外邦众教会去,公开宣读。指出外邦人信主,都已经靠着主的救恩“完全成圣”,并不需要再接受犹太人的割礼才能成圣。为了鼓励和安慰外邦的基督徒,保罗在他的书信里,常常用“圣徒”这个名称来称呼基督徒。
从这个角度看来,“信徒”、“门徒”、“圣徒”这三个身份都是我们每一个人在信主之时就立即得到的身份。我们不能只做“信徒”而不做“门徒”,我们也不能只做“门徒”而不做“圣徒”,一个真信主的人,开始就要做“信徒”、“门徒”和“圣徒”了。
“圣徒”就是“圣人”(英文是SAINT)之意。天主教将它的教徒分开为“平信徒”(即“教友”)和“圣品人”两个阶级,平信徒不能做祭司,不能主持圣礼,圣品人才能做祭司,和主持圣礼;并且那些死了但积存极多功德的圣品人又称为“圣人”,他们可以听人的祷告,将他们多余的功德分赐给向他们祷告的人,使他们可以缩短在炼狱里被烧的时间。其实,按圣经的真理,炼狱是不存在的,人得救并非靠功德,乃是靠主耶稣基督“一次献上成为永远有效的赎罪祭”(来十10-14),并且我们在这完全的救赎里,人人已经得以“成圣”,正如希伯来书的作者说:“因为他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来十14)所以保罗称哥林多教会的人为“在基督耶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的”(林前一2),又对歌罗西教会的信徒说:“如今他(指神)藉着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你们与自己和好,都成了圣洁,没有瑕疵,无可责备,把你们引到自己面前。”(西一22)所以,圣经的真理清楚地告诉我们,我们信主得救的基督徒,都是“圣品人”,都可以做“祭司”,因为都是已经“完全成圣”,都是“圣人了”。
可能读者会感到有点疑问,我们虽然信了主得救,但事实上我们的生活仍然有许多过失,偶然间仍然情不自禁地犯罪,言行也难免沾染世界的污秽,我们怎可能算为“圣徒”或“圣人”?
是的,根据圣经的真理,我们各人“成圣”是分开“生命成圣和“生活成圣”两方面。在“生命成圣”那方面来说,那是主耶稣的宝血一次过替我们完成的,我们无需要做什么,也不可能做什么,因为我们得救只能靠主,成圣也只能靠主,正如圣经明说:“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四12)因此,天主教靠死了的圣人分功德来救他们是不合圣经真理的。再者,我们要明白,我们之所以需要“成圣”,是因为神是“至圣”的,正如彼得前书一章十六节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希伯来书的作者又说:“非圣洁就没有人能见主。”(来十二14)圣洁既然是如此基本,不能成圣的人怎可能上天堂,怎可能在天家亲近父神?所以,每一个得救的人,都已经靠着主的救恩成为圣洁了。
但是,在“生活成圣”方面,我们就需要去努力将自己从这个污秽的世界中分别出来了。我们的灵魂已经在信主得救时被圣灵重生的能力全然改变,成了圣洁,但我们得救之后,却仍然居住在仍未改变的肉体里面,这肉体乃要等到主耶稣基督在末世再来之时才复活和改变,这败坏的身体要变为荣耀不会犯罪的身体。这就是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前书五章二十三节所说的:“愿赐平安的神,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又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稣基督降临的时候,完全无可指摘。”所以,现今我们仍然居住在这未改变的肉体里面的时候,我们就要努力去克服这肉体的犯罪倾向,去过圣洁的生活,这是我们每一个真心信主的人的责任,正如彼得在五旬节布道时,对那刚决志信主的三千人说:“你们当救自己脱离这弯曲的世代。”(徒二40)救我们脱离罪和死的权势是主耶稣的工作,但救我们脱离这弯曲的世代,却是我们自己的工作。
或问,为什么我们要脱离这弯曲的世代?答案是,这世代既是弯曲的、污秽的,“圣徒”既已成为圣洁,就不能再沾污其中的污秽了。要知道,圣经希腊原文“圣洁”这个字就有SEPARATE(分别出来)的含意。正如神在圣经中向属祂的人说:“你们务要从他们中间分别出来,与他们有分别,不要沾不洁净的物,我就收纳你们。”(林后六17)当然,这分别出来的意思不是要我们过一个“古怪而避世”的生活,以致所有非基督徒都不敢亲近我们。请注意,神之所以要我们分别出来,正是因为这世代有许多人的生活“古怪”、“邪恶”、“污秽”所以我们要与他们在“圣洁”上有分别。再者,“分别出来”的生活更是为要表示自己是属神的,所以我们要“归神”。神在圣经里说:“我是圣洁的,所以你们要圣洁。”(彼前一16),又说:“非圣洁就没有人能见主。”(来十二14)
例如:我们基督徒不吸烟,因为吸烟会伤害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也不赌博,因为赌博是贪财,圣经指出:“贪财是万恶之根”(提前六10),况且,赌博又能叫我们不“脚踏实地”,常常想要藉“幸运”的方法去发财,结果弄至倾家荡产,祸延子孙;我们也不沾染色情,因为这是羞耻的事;我们的衣饰也不追求过份的时髦,因为这与我们的身份和简朴生活不相称;我们也不说污言秽语,因为失了圣徒的体统:我们不贪污行贿,因为这样会使社会失去了公义,社会就会罪恶丛生:我们不醉酒,因为酒能使人放荡;我们不能说谎,因为这是出于那恶者的话语:我们不唱那些叫人纵欲的流行歌曲,因为纵欲的结果就是与神为敌;我们不赞成婚前性行为,因为这败坏了婚姻的根基:我们反对堕胎,因为这就是杀人;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形之下都不离婚,因为这是犯了背约的罪,将家人带到更痛苦的地步;我们认为同性恋是罪行,因为违反了神创造人的设计……
有人问,为什么信了耶稣之后,反而失去了自由?从前未信主之时,我们做什么都不介意,现在信了主,这样不可做,那样不可以做,基督教岂不是剥夺了我们的自由吗?
不!基督教是一个叫人得到真自由的宗教。那些被罪恶习惯捆绑的人才真正失去了自由。真自由是有适量的自我约束,没有适量的约束就是“放纵”了。我们在什么事上约束自己?岂不是在污秽的事上,犯罪的事上,叫我们失去基督徒体统的事上约束自己吗?难道一个不信耶稣的人就可以随意犯罪吗?一个不信耶稣的人还是受法律的约束、受良心的约束、受道德观念的约束。只是,我们身为“圣徒”,既然生活方式比世人更圣洁,我们受的约束就比世人多一点,这是理所当然的。其实,我们若感到过圣洁生活有什么困难,全因为我们所接触的人群是不洁的,我们受到他们的“同辈压力”(PEER PRESSURE),换言之,我们十分重视讨好群众,好得他们的接纳,但我们岂可以不讨好那位爱我们、为我们死的主,好得祂的接纳?圣经说:“不要爱世界,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约壹二15)这不是说,爱社会、爱国家、爱物质都不可以;这乃是说,倘若我们爱上一样世上的事物,而那样事物会叫我们不爱天父的就不可以了。我们的神既然是“天地的主,至高的神”,又曾为爱我们,将祂儿子的生命赐给我们,同时又将万物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罗八32),我们当然应该将祂放在我们生活的“第一优先”(FIRST PRIORITY),事事以讨祂的喜悦为首要,这就是“分别为圣归神”的意思了。
当我们肯付代价去过一个“圣洁的生活”,与我们做“圣徒”的身份相对称,我们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何等的高贵、自由、无愧,和叫人羡慕。亲爱的读者,可能你也曾遇见过一些外表“纯洁”的朋友,你会不自禁地说:“他们是何等的可爱!”倘若一个人外表纯洁,尚且如此可爱,何况内心纯洁的人,在神和人的眼中岂不更是可爱?我们千万不要上了魔鬼的当,以为过圣洁的生活是“捆绑”,是“古怪”,是“不合现实潮流”,其实我们变成“人见人爱”,变成“这世界上的光”,变成“污泥中的莲花”。但是,我们要记取,“生命成圣”是主替我们成全的,“生活成圣”却是我们自己付代价去追求达成的。不肯付代价的人,不是主耶稣基督的真门徒。
5月20日 每日恩典内容
每日读经 | 申命记12章
每日读经 | 申命记13章
每日读经 | 诗篇83篇
每日读经 | 约翰福音15章
每日经历神 | 5月20日 一步步地顺服
恩典365 | 5月20日 把握机会系列:回到神的祝福 才能保住神的祝福
竭诚为主 | 5月20日 真实的领域
赞美诗 | 万国都要来赞美主
受浸辅导课程——2.基督徒的身份(2)
读经马拉松 | 出埃及记33章(英语)
每日读经 | 申命记12章
每日读经 | 申命记13章
每日读经 | 诗篇83篇
每日读经 | 约翰福音15章
每日经历神 | 5月20日 一步步地顺服
恩典365 | 5月20日 把握机会系列:回到神的祝福 才能保住神的祝福
竭诚为主 | 5月20日 真实的领域
赞美诗 | 万国都要来赞美主
受浸辅导课程——2.基督徒的身份(2)
读经马拉松 | 出埃及记33章(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