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浸辅导课程——5.信仰最高的权威——圣经(3)


 
        十、圣经各卷简介和结构
 
        圣经既然是这么宝贵,每一个真心信主的人,都应该立志花时间去细心阅读,好能吸收其中的灵与生命。为此,让我们先在此将圣经作一个简介,好让读者在日后读经之时,容易明白,不至产生长期沉闷的心理。读者在阅读这一部分之时,千万不要略读过去,乃要仔细了解消化,你然后明白其中的宝贵和美丽。
 
        我们的圣经是由六十六卷不同的书卷所组成的。我们称之为书卷,因为古时的书是写在羊皮卷上,读者可以想象,六十六皮卷书真是一大堆,一个小房间被它们占了一半。所以往往一个城只能有一套抄本。今天我们能够人人拥有一本六十六卷合订起来的薄装圣经,真是十分幸福。
 
        每一个人一翻开圣经,第一件事就注意到,圣经是分开“新约”和“旧约”两大部分的。“旧约”圣经占了三十九卷,“新约”圣经占了二十七卷,读者要记忆这个数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背乘数表中的“三乘九是二十七”了。所谓“旧约”,是指神与以色列“国”所立的约,在这约中,只要他们“遵行”律法(也是他们的国法),以色列国就可以“兴盛”。所谓“新约”,就是指神与每一“个人”所立的约,在这约中,只要我们肯悔改“信靠”主,就可以“得救”。因为新旧约之分,是按主耶稣基督来成就因信称义的救恩而分,所以由主耶稣降生之前的圣经,即由创世记到玛拉基书就是“旧约”;由马太福音到启示录这后半部圣经就称为“新约”。
 
        再仔细一点分析新旧约圣经,我们又有如下奇妙的发现
 
        旧约圣经
 
        “旧约圣经”可分为三组:“首十七卷——历史书”、“中间五卷——智慧书”、和“尾十七卷一—先知书”。现在先介绍第一组:
 
        首十七卷——“历史书”
 
        第一组:占领迦南地前的历史书(前五卷)
 
        1. “创世记”——记载“神创造世界至洪水毁灭全地”的事迹,“洪水后人类分散”的事迹及“神拣选亚伯拉罕、雅各,及十二支派的祖先”的故事;
        2.  “出埃及记”一一记载“摩西带领以色列人脱离埃及法老王的统治”及“百姓在西奈旷野接受神所赐的律法”的事迹;
        3. “利未记”——记载摩西几次登山从神那里得“诫命”、“律例”、“典章”,并以色列人拜金牛的事迹;
        4. “民数记”——记载以色列人在进迦南之前的旷野生活,以及他们发怨言的事迹;
        5. “申命记”——记载摩西死前回顾出埃及至旷野漂流的生活,并他劝勉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的准备。
 
        第二组:进住迦南地后的历史书(中九卷)
 
        6. “约书亚记”——记载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攻打迦南各城,并分地为业的事迹;
        7. “士师记”——记载约书亚之后,接续他管理以色列人的十个“士师”(或作审判官)和他们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外族人统治他们的事迹;
        8. “路得记”——记载士师时期,一家人在摩押地逃避饥荒,结果死剩婆媳二人归回以色列地,著名的贤妇名叫路得,结果得与波阿斯结婚,成为大街王的祖先;
        9. “撒母耳记上”——记载扫罗王的历史,神拣选他为王,但他犯罪,被神废弃;
        10. “撒母耳记下”——记载大卫王的历史,由被神拣选至作王统治全体以色列民的事迹;
        11. “列王纪上”——记载大卫死,国家分裂为南北,及北国列王至亚哈王死的事迹;
        12. “列王纪下”——记载亚哈王以后北国列王直至亡国事迹
        13. “历代志上”——记载家谱及大卫王的一生历史;
        14. “历代志下”——记载犹大国(南国)列王至亡国被掳的历史;
 
        第三组:被掳归回后的历史书(后三卷)
 
        15. “以斯拉记”——记载被掳归回的以斯拉在耶路撤冷重建圣殿的事迹;
        16. “尼西米记”——记载尼西米归回耶路撒冷重建城墙的事迹
        17. “以斯帖记”——记载以斯帖被选为亚哈随鲁王的王后,并她求王拯救以色列人的事迹;
 
        由以上简介内容来看,“首十七卷历史书”又可以分开“前五卷——占领迦南地前的历史书”,“中间九卷——进住迦南地后的历史书”及“后三卷——被掳归回的历史书”。
 
        “前五卷”——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都是属于同一个作者——摩西,我们称之为“摩西五经”。而其性质都是属于“历史”。虽然这部分历史是记载神创造世界,人类分布全世界,直至以色列人出埃及、入迦南之前为止,但其主旨却是以进入应许之地为分界线,所以这一部分可以称为“占领迦南地之前的历史书”。
 
        “中间九卷”——约书亚记、士师记、路得记、撒母耳记上、撒母耳记下、列王纪上、列王纪下、历代志上、历代志下,这九卷很明显是关系以色列人在进入迦南地之后,怎样由没有王帝统治的士师时代,进到有王帝统治最光荣的大卫王朝时代,然后国家在所罗门王时代分裂为南北国,列王怎样犯罪,先知们怎样警告他们,直至亡国被掳为止。这样,这一组历史书还是以离开应许之迦南地为分界线,我们可以称之为“进住迦南地后的历史书”。
 
        “后三卷”——以斯拉记、尼西米记、以斯帖记,这三卷书很明显是记载以色列人被掳归回后的历史。前两卷所记载的事迹都是发生在耶路撒冷,最后一卷以斯帖记所记载的事迹却是发生在北方外邦人亚哈随鲁王的王宫,但却是交待了全国以色列人不至被灭族的因由,并且在时间上都是在被掳之后的,所以应该与前两卷书属同一类。
 
        中间五卷——“智慧书”
 
        历史书之后,我们来到几卷体裁完全不同的书,原来这几卷书都是属“诗歌类”,我们中文圣经较为难看出来,因为没有押韵,没有曲调,但在原文圣经,读起来是有韵的。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几本书的简介:
 
        1. “约伯记”——这是一出戏剧诗,原是“唱”出来的,论及神将一个人约伯交给撒但,试炼他,叫他受苦,但他仍然不犯罪。内容涉及约伯与他的几个朋友辩论,所以满有智慧的讲论,我们称之为“智慧书”实在不错。
        2. “诗篇”——这是以色列人在敬拜神的时候,常常唱的诗歌,神没有留下曲调给我们,但将诗词留给我们,其中的信息极其宝贵。
        3. “箴言”——这是所罗门这个有超人智慧的王,和一些有高度人生智慧的人的人生格言,虽然是零碎格言的集大成,但满有人生哲理。
        4. “传道书”——这是所罗门这个极其富有的王,对“日光之下”的世事的感言,指出物质层面的事物没有长久的价值,都是“虚空”的。
        5. “雅歌”——这是一出爱情歌剧,形容所罗门王的恋爱对白,在灵意上是喻意主耶稣与我们的关系。歌中充满爱情和美感。
 
 
        这五卷“智慧书”放在旧约圣经的中心,这五卷书之前。有十七卷“历史书”,这五老书之后,也有十七卷“先知书”。神将“智慧”放在“历史”与“预言”的中间,这岂不是一个奇妙的安排吗?再者,前十七卷“历史书”是属“国家”的。属行政方向的,是散文体裁;中间这五卷“智慧书”是属“个人”的,属内心思想的,是诗歌体裁。我们稍为这样记忆一下。对我们日后研究和记忆圣经就事半功倍了。
 
        后十七卷“先知书”
 
        现在我们来到旧约圣经最后十七卷先知书了。我们称之为“先知书”,因为都是由先知写成的,都是论及预言和奥秘的事。这十七卷书属同一类,是最明显不过的了。让我们来看一看每卷书的简介吧
 
        第一组:大先知书(前五卷)
 
        1. “以赛亚书”——以赛亚是亡国前百多年的先知,他指摘以色列百姓和君王犯罪,因而快将亡国,他又预言列国也遭受刑罚,弥赛亚来临,就是那位受苦的救赎主,祂得胜列国从而统治全世界,并末后以色列民的景况。
        2. “耶利米书”——耶利米是亲眼看见亡国的先知,在亡国前劝以色列人投降外邦,书内信息充满了责备百姓和君王犯罪,等到以色列人战败亡国时,全国上下仍不肯悔改,先知一生传道,几乎没有人肯相信他。他预言亡国前后的悲惨状况,及列国遭到报应。但本书也论到基督就是大卫的“公义苗裔”,祂必要在末世招聚分散的以色列人。
        3. “耶利米哀歌”——耶利米哀歌是大先知书的“中枢点”它把以赛亚书和耶利米书分在前,把以西结书和但以理书分在后;前两卷记载以色列人被掳前的事情,后两卷书则记载被擒后的事情;先知写哀歌,是因为先知传这无人悔改,眼见国家败亡,神的忿怒临到,圣殿被毁的惨况,因而写成哀歌。
        4. “以西结书”——以西结是与百姓一同被掳到巴比伦去的先知,内容充满了异象:有耶和华行宫、圣殿充作犯罪和拜偶像地方、枯骨复活预表以色列复国、新模式圣殿等异象;先知也预言列国在末后日子的状况,又用许多比喻指摘以色列国民犯罪;本书又预言基督是王,是一位大牧者,必亲自牧养群羊,统治他们。
        5. “但以理书”——但以理是在被掳后长大,后充任巴比伦首相的先知。书的内容很像启示录,充满见证,并预言末世战争、末世时间、末世的敌基督,及末世时列强的结局,外邦的列国在末世之时怎样被神击打而粉碎。
 
        第二组小先知书(中九卷)
 
        6. “何西阿书”——是亡国前百年北国的先知,预言北国将亡,指摘百姓犯罪离开神,有如妻子离弃丈夫,先知苦苦劝他们归向神。
        7. “约珥书”——是预言末世大战,北方来的军队入侵,结果蒙神拯救,并得圣灵浇灌和复兴,然后“大能者”降临。
        8. “阿摩司书”——牧人出身的阿摩司先知,指摘以色列和邻国犯罪,预言亡国被掳。
        9. “俄巴底亚书”——专论邻国以东因犯罪而倾覆的预言书。以东人原是以扫的后裔。
        10. “约拿书”——记载神吩咐约拿先知去传道给外国尼尼微大城的故事,先知因尼尼微外邦人全城悔改,但以色列人却不肯悔改而痛苦不已。
        11. “弥迦书”——农夫弥迦先知在书中预言弥赛亚降生,并撒玛利亚城因犯罪而灭亡。
        12. “那鸿书”——专论亚述国的尼尼微大城被毁灭的预言书。
        13. “哈巴谷书”——先知预言巴比伦入侵。先知勇敢问神为何以一个罪恶极大的外国军队来罚神的选民?神指示信靠神的人必得生存下去。
        14. “西番雅书”——先知预言大而可怕的审判大日临到以色列人和万国,但余民必得拯救。
 
        第三组:被掳归回的先知书(后三卷)
 
        15. “哈该书”——先知鼓励被掳归回的百姓重建圣殿,指出这殿将来的荣耀大过以前的荣耀。
        16. “撒迦利亚书”——年轻的撒迦利亚先知与哈该先知同期,但他的书内充满了异象,很像启示录,预言圣殿重建,并末世时弥赛亚来临,以色列在末世大战中得拯救。
        17. “玛拉基书”——旧约最后的先知。内容鼓励百姓和祭司要关心圣殿,要作十分一奉献,又指摘百姓婚姻普遍出了问题,又预言耶和华的日子来到。
 
        按上述内容的简介,我们看见这“后十七卷先知书”像“首十七卷历史书”一样,可以分为“前五卷”、“中间九卷”和“后三卷”共三组,并且这样的分组,并不是出于勉强的,因为“前五卷”属大先知书,“中间九卷”属小先知书,“后三卷”属被掳归回的先知书,这是很自然的。这样,我们看见“首十七卷历史书”与“后十七卷先知书口”成了奇妙的比对。
 
        这样,三十九卷旧约书卷可以这样分类:
 
        “前十七卷”论“国家历史书”,“中间五卷”论个人内心经验的“智慧书”,或称为“诗歌书”,和“后十七卷三论预言的“先知书”:
 
        不论“前十七卷”或“后十七卷”小先知书,都可以再分为三组:“前五卷”、“中九卷”和“后三卷”。
 
        至于圣经“中间五卷”论及个人内心经验“智慧书”这一组,却是诗歌体裁的,成为全本圣经的“心脏地带”。
 
        以上的分组,形成了一个“拱门”,就是各十七卷的“两根柱子”,一边是“建国的历史书”,一边是“预言亡国的先知书”,其上有一个“横梁”将“两根柱子”连起来,那就是全部圣经中间的五卷“智慧书”了。这样,一个完整的“拱门”就形成了,只是这个“拱门”是没有“根基”的。稍后,我们研究新约圣经书卷所形成的结构,也是形成一个“拱门”,但那“拱门”就有主耶稣基督为“根基”了。
 
        这奇妙的设计是巧合?还是出于神特别的设计?想想看旧约圣经的作者超过三十多位,成书时间亦超过二千多年,在不同的地方写成,针对不同的对象,亦是为不同的目的而写,他们写这些书之时,没有一个会想到自己的作品会有一天被收纳在圣经的正典之内的,但是,当一代一代地过去,它们在不知不觉之中被集合起来,构成了这个奇妙的架构。只要我们肯冷静又不存偏见地思想这些因素,就不能不承认在圣经作者的后面,一定有一个超然的安排在内,而这安排一直(二千年来)管制着这些作品的心思和笔杆。
 

 






上一篇:受浸辅导课程——5.信仰最高的权威——圣经(2)
下一篇:受浸辅导课程——5.信仰最高的权威——圣经(4)